长沙之声
长沙之声 > 教育 > 正文

孩子一犯错,父母就发火?4招赶走“炸弹”,变身情绪管理高手

导读: 

一、总对孩子火冒三丈,过后就后悔,下次还是忍不住?昨天去超市购物,在门口碰见一对母子,妈妈30来岁,孩子6、7岁。妈妈走在前面,手里提了好多东西,孩子跟在后面,怀里抱着个不大不小的西瓜。小男孩边走边蹦

一、总对孩子火冒三丈,过后就后悔,下次还是忍不住?

昨天去超市购物,在门口碰见一对母子,妈妈30来岁,孩子6、7岁。妈妈走在前面,手里提了好多东西,孩子跟在后面,怀里抱着个不大不小的西瓜。

小男孩边走边蹦,一不小心把自己绊倒了,怀里的西瓜也摔了个稀巴烂。妈妈见状,顿时火冒三丈,大声训斥道:“看看看看,不让你拿非要拿,好好的西瓜被摔成这样!走个路都不老实,干脆把我气死算了!”那个小男孩呢,悻悻地低着头,身子在微微地颤抖。

眼前这一幕,让我瞬间回到了小时候:家里零售鸡蛋,有时我也会好心办坏事,每每打碎鸡蛋,就会被大人骂上好半天。

生活中,我们也经常会因为一些琐事就朝孩子大发脾气。发脾气时似乎有满满的“恨铁不成钢”的正义感,但是过后马上就后悔,这都是“情绪失控”在作祟。那什么是“情绪失控”呢?

大脑是由脑干、边缘系统、前额皮质层三个部分组成。脑干是本能脑,边缘系统是情绪脑(主要控制情绪),而前额皮质层负责我们的高级思考和分析。

当人处于安全、愉悦的情绪状态时,大脑进入冷静思考的阶段。当我们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中时,在大脑自动意志力的作用下,理智脑的思考和处理能力受到抑制,没有经过前额皮质层进行分析思考(而是直接启动了本能脑),大脑就会进入战斗(如大喊大叫、打人摔东西)、逃避(如一个人躲开大哭)或僵化(如愣住不动)的状态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情绪失控”

孩子一犯错,父母就发火?4招赶走“炸弹”,变身情绪管理高手

二、情绪失控3大诱因,遗传、原生家庭创伤、非理性想法

了解了情绪失控的源发机制,那么,我们那些失控的情绪又是从何而来的呢?

  1. 情绪生而有之,学而知之

心理学研究表明,人类的大脑有很多与生俱来的“情绪回路”,这些回路一经触发,就会导致相应的行为变化。也就是说,情绪生而有之。

比如,现实生活中,每个婴儿生下来就有自己的脾气秉性,“易养型”的孩子很好带,不需要大人怎么操心,而与之相对的“难养型”儿童,则需要养育者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。

德国心理学家海林格提出了著名的“家族系统排列”理论。该理论指出,情绪是可以遗传的,不仅能在亲子间传递,甚至还会隔代传承。

有时,会听到小两口半开玩笑半抱怨:“我们夫妻俩脾气都很好,孩子为啥如此暴躁,简直不像是亲生的!”对于上述问题,海林格给父母们提供了一个新视角: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有没有人脾气比较暴躁?没准儿您家孩子就是隔代传承了祖辈人的“情绪模型”呢。

情绪是与生俱来的,但个体的情绪会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。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社会化场所,家长尤其是父母,是孩子的直接模仿对象,父母的情绪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稳定而深远的影响。

  1. 童年时期原生家庭的创伤

从心理学的角度讲,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受过原生家庭的伤害。多少年后,当他们也为人父母,内心依旧住着一个有所缺失的小孩。正如儿童心理学家托德老师所说,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,其实也是在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。

意大利幼儿教育专家蒙台梭利认为,人在童年时期所受的心理创伤,影响是持久而缓慢的,是这些人成年之后诸多心理疾病的潜在因素。

现实生活中,某些亲子互动的场景,会触发为人父母者幼年时的记忆。他们会把自己对父母的某种心理诉求投射到孩子身上,因而“无厘头地”冲孩子发脾气。

  1. 限制性的非理性想法

人的信念价值观会影响他的思维模式,进而影响到他的情绪表达。

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.艾利斯曾这样说:“人不是被某件事困扰着,而是被对这件事的看法困扰着。”

仔细想想,你是否会有一些限制性的非理性想法呢?比如,“我不够好”、“我不值得或不配”、“我真笨”、“没有人爱我”、“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”等等。很多时候,这些“灾难性的想法”限制着我们的潜能、行动以及目标的达成。

当为人父母者被“思维的监狱”所束缚,就会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中,进而引发不适当的行为反应,造成夫妻关系紧张、亲子矛盾激化等一系列的家庭问题。

孩子一犯错,父母就发火?4招赶走“炸弹”,变身情绪管理高手

三、父母不经意的情绪失控,恐成孩子伴随一生的内心伤痛

社会学家认为,父母亲的行为,尤其是他们的情绪,是婴幼儿心理健康发育的直接影响因素。

父母在家中情绪平和,待人接物友善礼貌,有助于孩子特别是婴幼儿的心理发育和心灵成长。如果父母在家经常情绪恶劣,吵架斗嘴,则会让孩子处于紧张、恐惧的氛围中。

  1. 降低孩子的安全感

为人父母可以有情绪,但切忌变幻无常。当我们明显感觉不舒服时,可以向孩子发出预警,如“你的行为让我很生气,再惹我火山就要大爆发了!”即使后来你真的忍无可忍而脾气发作,也不至于让他们那么诚惶诚恐,因为一定的心理预期有利于孩子安全感的维护。

有个“公鸡拔毛”的心理学小故事,相信很多读者朋友都听过。一只公鸡因为打鸣声吵到了邻居,而被威胁说要拔光它的鸡毛。可是,邻居的拔毛行为毫无规律,完全看他心情。这只鸡每天都在担惊受怕,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被拔毛,以至于后来竟被吓死了。

当然,我们的孩子没有公鸡这样脆弱,父母也不会像拔鸡毛的人那样可恶。然而,这个小故事还是给我们以启发:家应该是孩子幸福的港湾,是他们汲取力量、独自疗伤的地方。如果爸爸妈妈总吵架,孩子就会丧失安全感,变得敏感脆弱,甚至会陷入一种“习得性无助”。

  1.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

儿童心理学家托德老师曾分享过一个案例,说是幼儿园里某位小朋友,有段时间总是吵着闹着要回家,后来经过打听,才发现孩子的爸爸妈妈最近老吵架,孩子身在幼儿园心在家,所以就变得异常躁动。无独有偶,我也教过一个这样的学生。

班里有个孩子叫皓皓,二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学习还挺好,升入三年级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,课上依旧瞪着大大的眼睛“认真”听讲,可每回叫他起来都是一问三不知。原来,皓皓的爸妈那阵子在闹离婚,家里经常是鸡飞狗跳、乌烟瘴气。

有一次跟皓皓单独聊天,问他课上到底在想些什么,孩子委屈地低下了头,说:“老师,我真的没有想什么,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要走神。”其实,皓皓的这种“无意识走神”,就是拜父母的负面情绪所赐。注意力不集中直接影响到了他的学习成绩,学期末考试,孩子的多门科目都不及格。

  1. 影响孩子价值观的形成

父母的工作压力、紧张的婆媳关系等都会影响到他们的情绪。他们通过言行把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的同时,不经意间植入了某种价值观念,对孩子进行了一次次的洗脑和催眠。

班上还有一个女生,每次体育活动都不愿意跟旁边的男同学牵手,我很好奇地问她为什么,谁知她竟一本正经:“妈妈说了,男人都不是好东西!”一个三年级的小女孩能有这样的认识,真是让我哭笑不得。

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,爸妈都是暴脾气,两个人隔三差五就吵架,妈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“男人都没有好东西”。以至于现在我总会和先生抱怨,“男人都没有好东西,你也一样!”每每听我这样说,先生同样会哭笑不得,“我又不是你爸,你也别总拿你妈的那套话来堵我呀。”

  1. 影响孩子的情绪管理

有位学生家长,脾气非常暴躁,即便和老师说起话来也是“火药味”十足。读者朋友,你们猜猜,她家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怎么样?这个小男孩的学习成绩很好,可三天两头就有小朋友来告他的状,不是把这个同学惹哭了,就是把那个人的文具弄坏了。印象最深的一次,他在座位上歇斯底里,完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。

根据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,孩子会模仿父母亲处理情绪的方式、管理情绪的方法。

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,孩子的脾气性格就是父母的翻版。因此,父母朋友们要做好自己,把美妙的、正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,做他们情绪管理的好榜样。

孩子一犯错,父母就发火?4招赶走“炸弹”,变身情绪管理高手

四、用4个方法释放压抑、正确表达,练就情绪管理高手

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,是人就会发脾气。那么,我们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呢?不妨试试下面的四种方法:

  1. 通过刻意练习,做到先知先觉和接纳情绪

管理情绪的第一步是觉察情绪。情绪来临之前,通常会先给你发一些身体讯号,比如心跳加快、头脑发胀、喉咙发紧、手发抖等等。保持对自己身体的觉察,出现这些讯号时,马上在心里提醒自己,“我现在有些生气(或焦虑等)。”允许自己拥有完整的情绪,及时觉察才能做出相应的改变。

觉察了情绪之后,还要以接纳的态度去对待它。要相信情绪是有规律的,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被缓慢地释放。面对负面情绪不抗拒,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态度。

负面情绪也是生命之树的一部分,我们不妨给它取个名字(如“阿暴”),并尝试着与它对话:“阿暴,我知道你来了,等一下,我有话要问你!你想带给我什么?又想从我身上得到什么?”

把你最希望驾驭的情绪想象成小说里的“江湖怪侠”,它的使命是要教给你一套自我修炼的功夫,与它好好切磋几个回合,直到你能听到些什么。

  1. 换个说法,批评秒变关心,学会正确表达

面对孩子的“不听话”,父母尤其是妈妈要学会委婉地表达情绪,不在生气的时候说过激而伤人的话,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,大人自己也会开心、舒展得多。

比如,孩子放学后贪玩回家晚了,你可以这样说:“宝贝儿,你今天说了放学就回家,可是却在外面玩了2个小时才回来,妈妈感到很担心,都没办法给你做好吃的了!”再比如,孩子的考试成绩不理想,你可以说:“孩子,你的分数听起来有些让妈妈担心呢!什么原因让你做错了这么多题,考场上马虎粗心,还是平时不够努力?”

研究表明,母亲掌控着一个家庭情绪状态的发展和整体氛围的热度。母亲的平和是孩子失败后迅速站起来的支撑,母亲的态度、情绪越是平和,这种支撑的力量就越大,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越稳定。

  1. 遇事别急,先做点别的,多渠道释放转移

情绪是一种能量,能量是守恒的,可以被释放、吸收和转化。

亲爱的父母朋友,当你们被负面情绪裹挟的时候,要尝试通过不同的渠道来释放或转移它。比如,找人聊天倾诉、写写育儿日记,去户外慢跑或者在房间里简单地做几个拉伸,你可以找个空旷的地方大喊几声,也可以戴上耳机静静地听点自己喜欢的音乐。

当然,冥想也是个不错的办法。请试着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面部肌肉上,感受面部的僵硬和紧张,微微动动嘴角、动动眉毛,一边放松一边想象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表情,直到这个表情不再那么僵硬。

  1. 进行“慈心练习”,宽容自己,同理孩子

台湾的心理咨询师林紫博士建议,处于负面情绪中的父母可以进行“慈心练习”。

把手掌放在心口,做三个长长的深呼吸,感受自己的手掌随着呼吸而起伏,让自己慢慢安静下来。这时,父母们可以对自己说:“你很努力地想做个好妈妈(好爸爸),你想管住自己的坏脾气,虽然还没掌握好功夫,但你在练习中,很不容易!祝福你,愿你慢慢进步,愿你身心放松。”

父母还可以对孩子进行慈心练习。比如,在心里对孩子说:“你虽然还小,但也一样要面对各种压力,就算大人对你各种不满和批评,但你还是在用你的方式努力地活着。妈妈(爸爸)看见了,感谢你!也感谢你让我看见自己的坏脾气。祝福我的宝贝,愿你被理解,愿你养成好习惯,愿妈妈(爸爸)修炼好情绪管理功夫,可以带给你更多的支持和帮助。”

孩子一犯错,父母就发火?4招赶走“炸弹”,变身情绪管理高手


推荐阅读:5g套餐